
種土豆的最佳間距一般行距60~70厘米,株距20~25厘米。
一、種士豆行距株距多少
種植土豆,常用的行株距為:行距60-70cm,株距20-25cm,每畝4446-5557株。不同品種、種植方式會導(dǎo)致行株距有一定的區(qū)別,參考數(shù)值一般如下 :
1、早熟品種切塊種植:行距60cm,株距20cm,每畝5557株。
2、早熟品種整薯種植、中早熟品種切塊播種: 行距60cm,株距27cm,每畝4115株
早熟品種切塊播種(一六雙株 ) : 行距67cm,株距40cm,每畝4975株。
4、山區(qū)一季種植、中晚熟品種:行距67m,株距27cm,每畝3685株。
5、植株矮小的.早熟種及種子田 : 行距60cm,株距17cm,每畝6535株。
6、早熟種與玉米間作套種(寬窄行,每2行):行距133cm,株距20cm,每畝5030株。
7、早熟種與棉花間作套種( 寬窄行,每2行) :行距104m,株距17cm,每畝4796株。
8、山區(qū)早熟種與玉米間作套種( 寬容行,每2行):行距107m,株距20cm,每畝6189株。
9、早熟種留種田( 每壟2行) : 行距80cm,株距20cm,每畝8337株。
10、地膜覆蓋早熟種、早熟栽培( 每壟2行):行距100cm,株距25cm,每畝5336株。
二、種士豆用什么底肥好
1、種土豆的底肥最好用農(nóng)家肥,也就是動物糞肥,如雞糞、豬糞、人糞等,并可結(jié)合草木灰以及一定的商品性氮磷肥搭配施用,注意一定要確保肥料充分腐熟。據(jù)了解,底肥采用雞糞、復(fù)合肥加尿素搭配,可以獲得高產(chǎn)以及高含量的塊莖淀粉.
2、施底肥可以幫助土豆快速獲取養(yǎng)分,在施用底肥時(shí),一定要與地塊里的細(xì)土攪拌均勻,盡量不要讓土豆塊直接接觸到肥料,后期還應(yīng)結(jié)合勤施薄肥、根外噴肥等方法來共同為土豆提供源源不斷的養(yǎng)分。
土豆就是馬鈴薯,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糧食作物,多地可栽植,且栽植的品種及產(chǎn)量不一,那土豆種植間距深度和寬度是多少?
土豆種植行距60-70厘米,株距20-25厘米,畝栽4000-4500株為宜。栽種的深度在10公分左右為宜,在上面覆蓋3-4公分的土壤最佳,如果是老齡化的種苗栽種的深度大概是在6-7公分左右。
土豆種植在室內(nèi)的'方法
1、買有很多眼睛的土豆, 土豆的眼睛是皮膚上的小斑點(diǎn), 這是發(fā)芽的部分, 一個(gè)有6或7個(gè)眼睛的土豆可以產(chǎn)出900克的土豆。
2、擦洗土豆以除去污垢, 用植物刷在流水下刷洗每一個(gè)土豆。
3、把廣口玻璃杯裝滿水, 罐子的口必須足夠?qū)挘梢杂醚篮炛瓮炼埂?/p>
4、把土豆切成兩半。小心不要切開眼睛,因?yàn)槟鞘怯脕戆l(fā)芽的, 你可以把大土豆切成四分,這樣它們就可以放在你的罐子的開口上。
5、把牙簽插入土豆用于支撐。
6、把土豆放在廣口杯上, 確保土豆的眼睛不被水覆蓋,否則它們不會發(fā)芽。。
7、把杯子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, 朝南的窗臺是最合適的, 你也可以把杯子放在燈下面。
8、根據(jù)水的渾濁程度, 定期更換水, 必要時(shí)加水以保持馬鈴薯的底部浸沒在水里。
9、大多數(shù)馬鈴薯大約需要一個(gè)星期才能發(fā)芽。
10、選擇一個(gè)有排水孔的花盆,一定要徹底清洗和沖洗,然后再開始種植過程。
11、把一些小石塊放在花盆底部幫助排水。
12、用盆栽土把罐子裝滿1/3到頂部。
13、把你的馬鈴薯,放入花盆中間。
14、用土覆蓋土豆的底座。
15、定期澆水,等待其生長即可。
馬鈴薯的種植密度因氣候、土壤狀況不同,全國各地農(nóng)戶種植有不同的差別,不過相對差別不是很大。
常用的馬鈴薯種植行株距為,行距60cm,株距2025cm,每畝44465557株;
地膜覆蓋的馬鈴薯種植lm的寬壟,每壟播種雙行,株距20cm,每畝6667株。
不同地區(qū),不同馬鈴薯品種,不同的農(nóng)戶種植方式,單作或間作套種等馬鈴薯種植密度和行株距差別很大。
馬鈴薯種植密度過稀,日光通過葉片空隙射到地面,不能充分利用光能;馬鈴薯種植過稠,田間葉片相互遮蔽,下部的葉片因光照不足而發(fā)黃。馬鈴薯合理密植使田間葉片上下分布合理,充分利用光能進(jìn)行光合作用,制造積累大量的養(yǎng)分,馬鈴薯才會獲得高產(chǎn)。
另外種植馬鈴薯的地塊土壤肥沃,水肥條件充足,中晚熟馬鈴薯品種,枝葉繁茂的馬鈴薯品種,馬鈴薯整薯播種等,應(yīng)適當(dāng)稀些;
種植馬鈴薯的地塊土壤肥力差,水肥條件不足,馬鈴薯植株較矮、分枝少、生育期短的`馬鈴薯早熟品種,切塊播種的,應(yīng)適當(dāng)密些。
不考慮土壤與氣候差別,馬鈴薯不同種植方式行株距及密度的參考數(shù)值:
1、馬鈴薯早熟品種,切塊種植
行株距/cm:60X20
密度/(株/畝):5557
2、馬鈴薯早熟品種整薯種植,中早熟品種切塊播種
行株距/cm:60X27
密度/(株/畝):4115
3、馬鈴薯早熟品種切塊播種
行株距/cm:67X40(—穴雙株)
密度/(株/畝):4975
4、馬鈴薯山區(qū)一季種植,中晩熟品種
行株距/cm:67X27
密度/(株/畝):3685
5、植株矮小的馬鈴薯早熟種及種子田
行株距/cm:60X17
密度/(株/畝):6535
6、馬鈴薯早熟種與玉米間作套種
行株距/cm:133X20(寬窄行.每壟2行)
密度/(株/畝):5030
7、馬鈴薯早熟種與棉花間作套種
行株距/cm:104X17(寬窄行,每壟2行)
密度/(株/畝):4796
8、馬鈴薯山區(qū)早熟種與玉米間作套種
行株距/cm:107X20(寬窄行,每壟2行)
密度/(株/畝):6189
9、馬鈴薯早熟種留種田
行株距/cm:80X20(每壟2行)
密度/(株/畝):8337
10、馬鈴薯地膜覆蓋早熟種、早熟栽培
行株距/cm:100X25(每壟2行)
密度/(株/畝):5336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