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雙方可以就孩子的撫養(yǎng)監(jiān)護問題進行協(xié)商,協(xié)商結果以給予孩子最少的傷害和最好的成長環(huán)境為主。
第一個問題:讓你害怕的是什么?
很多女人名義上說是擔心孩子受傷害,但其實她們擔心的是自己,擔心自己什么?擔心未來找不到合適的男人,擔心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太艱難,擔心被別人嘲笑看不起,擔心會孤獨終老。
孩子其實是個擋箭牌,幫女人掩蓋了內心的脆弱和恐懼。
第二個問題:孩子需要什么樣的家
面對離婚,很多女人想的最多的就是不完整的家會給孩子造成傷害。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全面的。對于孩子來說,健康的環(huán)境,養(yǎng)育者正面積極的狀態(tài)其實更重要。
大家想想,如果你是孩子,每天面對父母的'爭吵,或者感受著父母關系的冷漠疏遠,你心里是什么滋味。你愿意在這個家里呆嗎?
孩子在這樣充滿沖突、敵意的家里長大,身心不可能健康。這樣的家庭氛圍一定會給他留下各種心理陰影,而且還會影響他成年后的親密關系和生活態(tài)度。
所以對于孩子來說,和諧的關系,健康的環(huán)境才是最重要的,而不是看似完整的家。
第三件事:怎么讓傷害最小化
如果決定了離婚,怎么才能讓孩子收到的負面影響最小。要注意做好4個方面的事情:
(1)要告訴孩子父母分開是大人的原因造成的,跟他沒有關系。很多孩子認為是自己不乖,造成了父母離婚。內心從此就背負了沉重的包袱。
(2)要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分開了,但是對他的愛跟以前一樣,不會改變。
(3)家長要制定離婚后如何養(yǎng)育孩子的具體計劃,然后清楚的告訴孩子,讓他內心有真實的安全感。比如他會跟哪方家長一起生活,另一方家長哪些時間會探望他。不生活在一起的家長一定要安排固定時間探望孩子,減少孩子愛的缺失,避免他心里有被拋棄的想法。
(4)夫妻之間就算矛盾再大,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要顧及孩子的感受。對于孩子來說,他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
他希望在他心中,爸媽都是好人,是他可以信任認同的人。所以家長切記不要把自己對前任不滿怨恨傳遞給孩子,讓孩子夾在父母的互相指責里,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。
第一,為了孩子決定忍下去。
這是大部分女人都會選擇的這一條路,這并沒有錯,錯的是你一邊想給孩子幸福的家庭環(huán)境,但是一邊又滿滿的負能量。
既然不離婚,那麻煩你演戲演到底好不好?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,說老公的壞話,讓孩子從小心里面就有恨,又怎么可能健康快樂成長呢?
第二,離婚帶著孩子走
這條路是極其艱險的,除非你確定自己既能夠一手抱娃,又能夠一手搬磚。不然真心不建議你選擇走這一條路,你以為離了婚很瀟灑,可事實是什么呢?
沒有足夠的錢,孩子跟著你也是受苦。沒有足夠的愛,孩子同樣的`不幸福。
大多數(shù)的女人最后還是會選擇回到前夫身邊,或者是自降身價,找了一個更差的。
第三,先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,等時機到了再離婚。
對老公開啟散養(yǎng)模式,他愛干嘛就干嘛,你只管把錢拿到手,好好照顧好自己和孩子,好好學習,努力存錢,將來離婚了才能夠帶著孩子過上好的生活。
千萬不要在自己沒有錢沒能力沒實力的時候賭氣離婚,只會害了自己,毀了孩子。最后一條路是想離婚舍不得孩子最好的方法,你走好了,后半輩子的幸福的概率就會大大的提高。
想離婚舍不得孩子應該怎么辦
可以積極爭取孩子撫養(yǎng)權。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,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。離婚后,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(yǎng),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。
離婚后,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(yǎng)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。
離婚后,哺乳期內的子女,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(yǎng)為原則。哺乳期后的子女,如雙方因撫養(yǎng)問題發(fā)生爭執(zhí)不能達成協(xié)議時,由人民法院根據(jù)子女的'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。
關于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(xié)議或判決,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(xié)議或判決原定數(shù)額的合理要求。
但現(xiàn)實生活中,也有許多孩子出生后,是不用母乳喂養(yǎng)的。對于這樣的情況,當夫妻離婚時,如何判定孩子的撫養(yǎng)歸屬?司法解釋規(guī)定:兩周歲以下的子女,一般隨母親生活。
但母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也可隨父親生活:一是母親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,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;二是母親有撫養(yǎng)條件不盡撫養(yǎng)義務,而父親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,并對子女健康成長沒有不利影響的;三是因其他原因
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,如母親的經濟能力及生活環(huán)境對撫養(yǎng)子女明顯不利的,或母親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長的,或因違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撫養(yǎng)子女的等等。
法律規(guī)定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四條【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】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,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。離婚后,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(yǎng),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。
離婚后,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(yǎng)、教育、保護的權利和義務。
離婚后,不滿兩周歲的子女,以由母親直接撫養(yǎng)為原則。已滿兩周歲的子女,父母雙方對撫養(yǎng)問題協(xié)議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根據(jù)雙方的具體情況,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。子女已滿八周歲的,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