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,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,在這個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,下面這些錯誤態(tài)度不能有。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。
(一)表揚過多
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,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,孩子很容易產(chǎn)生挫折、內(nèi)疚感。如父母總夸孩子“太聰明了”,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孩子就會產(chǎn)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,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。
因此,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,如“你今天的作業(yè)寫得很好!”
(二)提問過多
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,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,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?”“數(shù)學考得怎么樣?”“都和誰一起玩兒了?”……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,落個“討厭鬼”的`名聲。
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.世界,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、聊天,在不經(jīng)意中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許多秘密。
(三)命令過多
“寫作業(yè)去!”“把電視關(guān)了!”……過于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“充耳不聞”,當孩子經(jīng)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于衷時,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。
(四)否認感覺
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。當孩子說“媽媽,我怕,打針很疼”時,父母經(jīng)常會安慰說:“寶貝,沒關(guān)系,不疼的?!边@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 與恐懼。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:“寶貝,媽媽知道,打針是疼,可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?!币庾R到自己得到理解后,孩子的感覺會好些。
(五)呵斥和嘲笑
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,“笨蛋!木腦瓜!”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。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。
(六)不以身作則
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,父母又打又罵的態(tài)度會使孩子在內(nèi)心產(chǎn)生強烈的不滿,“不讓我打架,你們怎么還打人?”在孩子的心目中,父母已威信掃地。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。
1、注意傾聽以及與孩子交流
當你和孩子交流時,一定要認真地聽他說話,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和尊重,這樣才能建立起孩子的一點自尊心,同時也能在與大人的交談中,認真地考慮自己的想法,做什么,怎么說,怎么說,這樣有利于孩子養(yǎng)成理性思維的習慣。
當然大人在與孩子溝通時,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(jié),以便能夠更快更好地與孩子溝通。應使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根據(jù)孩子年齡特點,盡量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,應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,讓孩子懂得付出與分享。
2、把握學習期和游戲期的界限
小孩在上小學之前就可以被稱為學先期兒童,學先期兒童是以玩為主的。即使此時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,在課堂上,最主要的還是玩。因此,這件事讓孩子學很多知識是不切實際的也是沒用的。進入小學后,孩子們的興趣逐漸發(fā)生變化,學前游戲已經(jīng)無法吸引他們,學習中逐漸有了興趣。
到那時,你的孩子就會用功了。因此,你要區(qū)分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,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。父母應該為孩子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(huán)境,父母應該為孩子創(chuàng)造和諧的生活環(huán)境,家庭關(guān)系的`和諧,家庭生活的有序,能讓孩子陶冶情操,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3、教育要以身教為主,言教為輔
對于家庭來說,孩子在父母的影響和教育下,對于未來的發(fā)展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。所以,家長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(zhì)。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,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孩子最喜歡模仿的是父母。
無論在什么情況下,家長都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。人文性教育雖在不斷變化和發(fā)展,但其本質(zhì)是不可改變的,教育培養(yǎng)人的功能不變,教育過程的內(nèi)在規(guī)律不變。身為老師,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,還要教給他們?nèi)绾巫鋈俗鍪隆?/p>
為兒童著想,教師和父母要以身作則。如果是孩子,父母首先會盡力去做。沒人能做到,就不要讓孩子去做。比起行動,言語的說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!總而言之,從降低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難度,或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的角度來看,作為老師或家長,對學生可以盡量身教,以下是最佳范例。
1、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足夠的關(guān)注
如果孩子和大人爭論,無論誰合理,大人都應該采取行動來協(xié)調(diào)他們。大人也有勇氣承認他們的錯誤,特別是為了孩子們,必須及時道歉。父母如果不糾正或認識他們的錯誤,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羞恥的。
每天工作后,我們應該抽出一些時間參加兒童游戲。要給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體驗,盡量讓孩子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東西。作為孩子們的聽眾、支持者和精神上的伙伴,父母在他們 遭遇挫折的時候,必須尊重他們的孩子們的感情,分開后,必須以關(guān)懷的態(tài)度和他們的孩子們同行。
2、確保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成長
這似乎不言而喻,哪位家長不想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環(huán)境?但事實上,這不是真的。有些父母有這樣的心,但他們不知道怎么做。比如,過度放縱和溺愛孩子,讓他們一味地吃喝玩樂,不運動不工作,養(yǎng)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父母之間有矛盾,經(jīng)常吵架,而且,是非常異常不健康的環(huán)境。一家人和一個長期分裂的家庭,缺乏屬于孩子的感覺。如果無法避免家人的變化,要么就被糟蹋,要么就太嚴峻了。他們不應該因為家庭崩潰而生孩子們的氣。
3、不要和孩子斗氣不說話
大人總是比孩子強,是否有物理強度、知性和經(jīng)驗。因此,大人和孩子競爭是不公平的,這是不光彩的。當然,大人可以在特定的'活動中與孩子競爭,比如下國際象棋,但不要以勝利或失敗為目的。父母和老師和大人的孩子有著密切的關(guān)系,對孩子生氣或者比賽很難刺激孩子。為了處在心理學和感情還不成熟階段的孩子們,一些“挑逗的方法”是不恰當?shù)摹?/p>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