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子女如何教育最好,父母的為人處事、言行舉止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,在家庭中,每位家長都應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,重視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(yǎng),下面來看看子女如何教育最好。
1、 耐心傾聽
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,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。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。管教孩子,關(guān)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,從源頭下手,把原因除去。
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,多一分耐心,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。當家長的心思已經(jīng)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,也許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,并且也已經(jīng)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。
2、 放下身段
同孩子做協(xié)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,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(tài)度來對待孩子,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,叫他不要他偏要。這時,父母不妨放下身段,不要總是命令孩子,而是同孩子做協(xié)商,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。
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(fā),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,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,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,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,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。
3、 讓孩子去體驗后果
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,你再怎么吼叫也是無用的。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.前提下,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“自食惡果”的滋味。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,孩子將能深刻領(lǐng)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。
4、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,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。
讓孩子有同理心,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。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,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,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。
5、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,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,說教大道理,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。
也就是說,不要只說“不可以”,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。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,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,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,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,走久了,新路的草被踩扁了,新路便形成了,而舊路許久不走,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,便看不見了。
1、零歲起步的原則
我們這邊所說的零歲起步就是說爸爸媽媽要給孩子進行胎教,充分利用這段無知的年紀對寶貝進行一些必要的教育。孩子在6歲的時候,大腦差不多已經(jīng)成熟了,他們有自己的思想,有自己的主見,很多時候是不想爸爸媽媽太管自己的,他們需要自己的自由,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。
告訴各位家長教育要趁早,早期教育能夠讓孩子奠定一些素質(zhì)基礎,讓他們在潛意識中形成一些觀念,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。并且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的,他們將來也會有一定的可能性變成行業(yè)頂尖人物,所以一定要爸爸媽媽挖掘培養(yǎng)。早期教育的意義很大,爸爸媽媽需要把握時機。
2、發(fā)掘孩子的興趣
要是孩子對一件事情有興趣,那么爸爸媽媽在后期培養(yǎng)的時候就會覺得輕松了,并且不需要付出多少時間精力。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是能夠多關(guān)注孩子的興趣愛好,比如,孩子喜歡跳舞,音樂,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好,新鮮感,好奇心,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可以挖掘的地方。
原因是寶寶對于很多的事情都沒有概念,所以有興趣和好奇心,爸爸媽媽在這個時期給他們灌輸一些知識是最好的,這樣能夠讓孩子非常快的就接受,要是教的好,孩子以后就會變優(yōu)秀。
3、多鼓勵
孩子在3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慢慢有不開心,易怒或者其他的.不良情緒了,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經(jīng)常鼓勵他們。爸爸媽媽的夸獎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棒,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變得更好,開心快樂,同時孩子會越來越喜歡做這些可以獲得夸獎的事情。接下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便不會自卑自棄,也不會有妒忌怨恨的心理。
讓孩子陽光快樂的長大,對生活有積極的人生態(tài)度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。
4、不要嬌生慣養(yǎng)
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在孩子摔跤之后,會覺得很心疼,事實上小孩子在家里走路時摔跤非常平常,孩子不會覺得太痛。如果爸爸媽媽不上前扶他們,而是讓他們自己站起來,能夠鍛煉孩子的勇氣與堅強品質(zhì),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。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疼愛最好是隱忍的關(guān)愛,而不是慣養(yǎng)溺愛。
1、讓孩子獲得最初的安全感。當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,除了吃飽穿暖,心理上的需求也要被滿足。而這一點,父母的作用尤為重要。在嬰兒期,如果家長能夠每一次都積極地回應孩子,多給他們一些擁抱和愛撫,這樣的孩子會有良好的`安全感,對于他們的人格建立,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。
2、增強親子感情。即便父母和孩子有血緣這個天然的紐帶,但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和互動,那么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會逐漸地淡漠。
父母的態(tài)度以及行為方式,會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態(tài)度以及行為。如果家長可以積極地跟孩子互動,對孩子多一些關(guān)懷和溫暖,那么孩子也愿意同樣的去回應家長,這樣有利于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。
3、影響到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。不要覺得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讓他吃飽穿暖、有學上、有玩具玩,就是合格的家長了。這些物質(zhì)的給予,無法彌補孩子的精神需求。
很多家長會借口自己忙沒有時間,不懂得如何跟孩子互動,所以就“假裝陪伴”孩子。其實,高質(zhì)量的陪伴,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和技巧,哪怕是家長不在孩子身邊,也同樣可以做到。
4、會讓孩子更有擔當和責任感。做父母的就更應放手讓他自己活動,積極鼓勵他,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。而對于天性活潑、好表現(xiàn)自己的孩子,也要多指點,多約束,給他創(chuàng)造“逆境”,多設障礙,以磨煉孩子勇于擔當?shù)钠焚|(zhì)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