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教育子女的方法,為了做到科學教育,家長應該轉變思想觀念,有意識的培養(yǎng)孩子的潛能和興趣,順應孩子各個發(fā)展階段的特點,下面來看看教育子女的方法。
一、學會跟孩子溝通
這是正確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。不善于跟孩子溝通,孩子的真實情況和內心感受你就無法得知,教育便無從談起。好的溝通方式,不僅可以化解父母跟孩子之間的尷尬與矛盾,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。
孩子成績考差了,父母眼睛一瞪,將卷子一扔,就大吼一聲:"說,怎么回事?"孩子被老師批評了,哭喪著臉回家,父母冷嘲熱諷,說:"誰要你惹老師生氣呢?你還有臉哭?"
以上都不是好的溝通方式,理想的溝通方式是要感知孩子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和內心感受,再根據(jù)實際情況正確地加以引導,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問題,而不是激化矛盾,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。
二、適時的鼓勵和贊美孩子
來自家長的鼓勵和贊美,是孩子自信的.最初來源和原始動力。孩子成績進步了,家長鼓勵他更上一層樓;孩子繪畫比賽得獎了,家長贊美孩子有繪畫天分,這些都是應該且合理的。但切不可捧殺孩子,一味地鼓勵和贊美,會使孩子無法認清自己,更經不起任何失敗的挫折,所以適時的鼓勵和贊美孩子才是最好的。
三、獎懲分明,樹立威信
獎罰分明,不僅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競爭意識,也會樹立家長的威信,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。孩子成績進步很大,可以帶她去一次游樂園,或者買一件他喜歡的玩具;孩子在學校不聽話,可以罰他拖地或者洗碗,還可以不容許他晚上看電視。
但請各位家長朋友們記住,一定要說到做到,不打任何折扣,這樣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,切不可承諾你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,更不可輕易承諾,一旦答應了,就一定要做到。
四、 不唯成績論,但看重成績
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。孩子以學習為主,但學習不是他們的全部,成績重要,但不是全部。好的教育觀是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完整的人格和進取精神。若家長太重視成績,忽視了其他所有,孩子很難養(yǎng)成獨立且完整的人格;若家長對孩子采取放養(yǎng)式的態(tài)度,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漠不關心,孩子便會喪失積極的進取精神。
一、和孩子做朋友,不采取過激行為
正確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態(tài),主動和孩子做朋友,而不是一直表現(xiàn)得高高在上。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深入、親密的交談,傳遞出自己對孩子的愛。
此外,當孩子犯錯誤時,家長們要首先平復自己的情緒,切忌對孩子采取過激行為,不論青紅皂白先來一陣棍棒教育,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分析、解決問題。
粗暴地對待孩子不僅無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,還會讓他們內心留下陰影,性格也變得偏激。
二、多給孩子一些陪伴
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,只有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,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慣。
可是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,不得不讓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將孩子留在老家。
這樣的話,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,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。
因此,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,平時多和他們溝通、交流或者多視頻、打電話,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,讓他們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,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。
三、家長要做好榜樣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,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,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`榜樣。
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,父母素質高、德行好,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(yǎng)。
相反,如果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長大,孩子也很難養(yǎng)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四、學會尊重孩子
孩子雖然要依附于父母成長,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需要別人的尊重,比如:
尊重孩子的興趣——興趣是不斷激發(fā)孩子創(chuàng)造力的內在動力,當孩子表現(xiàn)出對于某一方面的興趣時,家長切忌扼殺,而是要進行鼓勵,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;
尊重孩子的人格——當孩子犯錯誤時,家長也不要過度責罵,而是要幫助他意識到錯誤,并指導他們進行改正,避免下次再犯;
尊重孩子的意見——當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決定時,別忘了問問孩子的意見,尤其是關系到他們身的決定。這樣,孩子才能感覺到被尊重,以后也能成長得更加自信和優(yōu)秀。
在育兒的過程中,不斷的與時俱進,時時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。多學習一些先進的育兒方法,保持與孩子同樣的發(fā)展步伐。孩子在慢慢長大,不要把孩子一直當不懂事的小孩子來看待,要考慮到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育兒方式。
孩子是有獨立行為的人,家長要尊重孩子。孩子雖小,但同樣有信任、獨立、自尊以及上進等方面的需要。如果家長沒有顧及和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,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(fā)展。對孩子說話,音量要中等,不要大嗓門;盡可能蹲著和孩子說話,用商量的口氣。要多做示范,多加鼓勵。
家長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,都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言行。孩子會高度模仿家長,家長做什么,孩子就會從中去學習什么。所以,作為家長,說話、做事之前,請先問問自己,我這么說、這么做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。然后再去說、去做,將對孩子的`負面影響降到最低,不要讓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影響孩子。
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,但不要過多的干預孩子。當孩子在專心做一件事情時,最好不要打斷,這樣有助于培養(yǎng)孩子集中注意力。同時,家長在配合孩子養(yǎng)成一些良好習慣的同時,要注意不要破壞孩子原有的好習慣。
家長要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獨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思考意識。孩子成功人生的道路上需要這種品質。很多家長可能把孩子的獨立與叛逆劃等號。其實,孩子在慢慢長大,會渴望獨立,因為這是人的天性。
孩子的快樂成長,需要家長的真正陪伴。有些家長坐在孩子身邊,就認為自己是在陪孩子,可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,家長卻在玩手機,或者做自己的事情,這并不是真正的陪伴。真正的陪伴需要家長和孩子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,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去。比如:和孩子一起搭積木、玩益智拼圖、進行角色扮演;陪孩子一起讀書,畫畫等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