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,現(xiàn)在父母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高,他們對于對子女的教育也愈發(fā)地重視,家長最煩惱的估計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了,下面來看看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。
1、體驗志愿者生活,從中學習本領
現(xiàn)在的社會環(huán)境下,孩子們很少有付出心態(tài),都是在享受當中,父母對他們的給予也是理所當然的。所以說把孩子送到一些貧困的地方去從事一段時間的志愿者,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。
2、訓練孩子的體力和意志力
溫室的花朵哪能經(jīng)得起風吹日曬呢。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戶外運動,比如說爬山什么的,既能鍛煉孩子的'體力,還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。
3、養(yǎng)成一個好的生活作息習慣
養(yǎng)成一個規(guī)律的作息生活習慣真的很重要!這樣孩子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時間段做什么事,有效的避免了拖延、偷懶等習慣。
4、培養(yǎng)一個獨立的生活習慣
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這和年齡段真沒太大關系。要知道國外一些父母,在小孩子一歲多的時候,就開始培養(yǎng)他們自己洗尿布....父母幫孩子做得太多,很容易讓孩子產(chǎn)生依賴性...
5、擺脫舒適區(qū)
對于孩子的要求,家長不用一味沒滿足,適當?shù)墓膭詈⒆幼叱鲎约旱氖孢m區(qū),這樣能夠幫助他們養(yǎng)成自立的習慣。
6、要學會拒絕孩子
不要什么東西都給孩子買,及時要買,也要培養(yǎng)孩子一個有償?shù)囊庾R,比如說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相應的獎勵,一味的索取不可取!
7、正確對待金錢觀念
孩子接觸金錢是遲早的事,家長要從小就開始培養(yǎng)孩子的金錢意識,這樣在后期小孩子接觸金錢時,不會那么盲目亂花錢。
8、家長要以身作則
好吃懶做的父母,不可能培養(yǎng)出一個吃苦耐勞的孩子,所以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一定要以身作則,切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。
一、學會跟孩子溝通
這是正確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。不善于跟孩子溝通,孩子的真實情況和內(nèi)心感受你就無法得知,教育便無從談起。好的溝通方式,不僅可以化解父母跟孩子之間的尷尬與矛盾,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。
孩子成績考差了,父母眼睛一瞪,將卷子一扔,就大吼一聲:"說,怎么回事?"孩子被老師批評了,哭喪著臉回家,父母冷嘲熱諷,說:"誰要你惹老師生氣呢?你還有臉哭?"
以上都不是好的溝通方式,理想的溝通方式是要感知孩子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和內(nèi)心感受,再根據(jù)實際情況正確地加以引導,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問題,而不是激化矛盾,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。
二、適時的鼓勵和贊美孩子
來自家長的鼓勵和贊美,是孩子自信的最初來源和原始動力。孩子成績進步了,家長鼓勵他更上一層樓;孩子繪畫比賽得獎了,家長贊美孩子有繪畫天分,這些都是應該且合理的。但切不可捧殺孩子,一味地鼓勵和贊美,會使孩子無法認清自己,更經(jīng)不起任何失敗的挫折,所以適時的鼓勵和贊美孩子才是最好的。
三、獎懲分明,樹立威信
獎罰分明,不僅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'競爭意識,也會樹立家長的威信,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。孩子成績進步很大,可以帶她去一次游樂園,或者買一件他喜歡的玩具;孩子在學校不聽話,可以罰他拖地或者洗碗,還可以不容許他晚上看電視。
但請各位家長朋友們記住,一定要說到做到,不打任何折扣,這樣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,切不可承諾你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,更不可輕易承諾,一旦答應了,就一定要做到。
四、 不唯成績論,但看重成績
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。孩子以學習為主,但學習不是他們的全部,成績重要,但不是全部。好的教育觀是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完整的人格和進取精神。若家長太重視成績,忽視了其他所有,孩子很難養(yǎng)成獨立且完整的人格;若家長對孩子采取放養(yǎng)式的態(tài)度,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漠不關心,孩子便會喪失積極的進取精神。
1、 耐心傾聽
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,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。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。管教孩子,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,從源頭下手,把原因除去。
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,多一分耐心,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。當家長的心思已經(jīng)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,也許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,并且也已經(jīng)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。
2、 放下身段
同孩子做協(xié)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,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(tài)度來對待孩子,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,叫他不要他偏要。這時,父母不妨放下身段,不要總是命令孩子,而是同孩子做協(xié)商,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。
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(fā),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,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,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,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,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。
3、 讓孩子去體驗后果
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.話,你再怎么吼叫也是無用的。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,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“自食惡果”的滋味。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,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。
4、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,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。
讓孩子有同理心,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。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,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,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。
5、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,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,說教大道理,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。
也就是說,不要只說“不可以”,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。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,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,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,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,走久了,新路的草被踩扁了,新路便形成了,而舊路許久不走,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,便看不見了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