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九天是什么意思,每逢過節(jié)都會有一些節(jié)日俗語。在全國不同地區(qū)都有關于數(shù)九的說法,民間也有很多與數(shù)九相關的諺語、順口溜、歌訣等等。下面來看看二九天是什么意思。
二九天是什么意思
二九天的意思: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。
1、一般“三九、四九”時最冷,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。當數(shù)到九個“九天”(九九八十一天),便是春回大地的時候了。
2、民諺有:“一九、二九不出手。數(shù)九又稱冬九九,是一種中國民間節(jié)氣。數(shù)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,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。
一九二九三九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;三九四九冰上走;五九和六九,沿河看柳,七九河開,八九燕來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解析——
第一句:冬至過后的一九二九天氣已經比較冷了,手在外面會冷得受不了,甚至產生凍瘡,所以會不由自主的揣在兜里,這就是“不出手”。
第二句: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`季節(jié),河里結起了厚厚的結實冰層,行人可以安然無恙的在河面上行走。
第三句:最寒冷的時候過后,到了五九六九天氣開始逐漸轉暖的時候,栽種在河邊的柳樹枝條開始萌芽,萬物逐漸復蘇去除了冬季的蕭條,人們也忍不住觀賞起柳樹來。
第四句:七九的時候冰雪開始融化,冰封的河面會慢慢解凍,又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,到了八九天氣更暖一點,燕子便會從南方飛回來筑巢,開始新一輪的忙碌和生生不息的循環(huán)
第五句:九九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“驚蟄”,蟄蟲驚醒,天氣轉暖,漸有春雷,天氣已經比暖和了,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進入春耕季節(jié),遍地都是耕牛勞作,忙碌不已,但也預示著新的希望和新的開始。
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
二九天是指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。我國農歷有“九九”的說法,用來計算時令。計算的`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,每九天算一“九”,一直數(shù)到“九九”八十一天,“九盡桃花開”,天氣就暖和了。
“二九”指的是從冬至那天開始數(shù),第二個九天的日子。數(shù)九,又稱冬九九,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。一般“三九、四九”時最冷,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。當數(shù)到九個“九天”,便春深日暖、萬物生機盎然,是春耕的時候。
在全國不同地區(qū)都有關于數(shù)九的說法,民間也有很多與數(shù)九相關的諺語、順口溜、歌訣等等。民諺有:“一九、二九不出手”,意思是說冬至過后的一九二九天氣已經比較冷了,手在外面會冷得受不了,甚至產生凍瘡,所以會不由自主的揣在兜里,這就是“不出手”。
數(shù)九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,有歷史、乏記載,至于起源何時,沒有確切的資料。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,九為極數(shù),為“至陽”之數(shù),又是至大之數(shù),“至陽之數(shù)”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,累至九次已到了頭,意味著寒去暖來,“春已深矣”。
“三九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個“九天”,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?!岸梁蟮谌齻€第九天”是指“三九九”,也是“三九”和“四九”相交之日,并非“三九”,即“三九”是九天而非一天。
中國農歷有“九九”的說法,用來計算時令。
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'冬至日算起(從冬至開始叫“交九”,意思是寒冷的開始),每九天為一“九”,第一個九天叫“一九”,第二個九天叫“二九”,依此類推,一直到“九九”,即到第九個九天,數(shù)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。這時冬天已過完,春天來到了。
寫 字 數(shù) 九
待、柳、亭、春、珍、前、風、重、垂九個漢字,讀音不同,但每個漢字都是有九個筆畫。從冬至日起,每天寫一筆,九九八十一日后,九個漢字寫完了,春天也就來了。
填 畫 數(shù) 九
說到三九的傳統(tǒng)習俗,那必須提到“九九消寒圖”。
人們會在紙上畫上或黃、或紅、或粉或紫的九朵梅花,一朵梅花九個花瓣,從冬至日起之后的日子,每天涂一個花瓣,等九朵梅花、八十一個花瓣逐漸都涂完的時候,春天就來了。
在記錄日期的同時,也是人們在祈禱著嚴寒驅散,萬物回春。著實是浪漫。
不僅如此,到了明代,還有刻印好的“九九消寒圖”,在市面銷售,這就更省事了。
冬 補 三 九,效 果 更 佳
俗話說:夏養(yǎng)三伏,養(yǎng)脾胃。冬補三九,補肺腎。冬夏同調,效果更佳。
穿衣適度 :“三九”時節(jié)氣溫較低,穿衣應該以保暖為宜。
出行有時 :“三九”時節(jié)人們外出活動、鍛煉應盡量選擇正午前后。此時氣溫稍有回升,陽光更加充足,更適宜戶外鍛煉。
足部御寒 :“三九”時節(jié)應做好足部的保暖,睡前可選擇泡腳。
舒緩情志 :精神暢達樂觀,不為瑣事勞神,身體才會更健康。
勞逸結合 :避免過度勞累,規(guī)律作息,適當運動以保證氣血暢通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