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會容易生氣
為什么會容易生氣,每個人的情緒是多變的。有時候晴空萬里有時候烏云密布。我們要每天保持好心情,少生氣,生氣有害健康。那么,為什么會容易生氣?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了解,希望下文能夠?qū)δ阌兴鶐椭?/p>
其實無論男女都知道,生氣是特別傷身體的,那么最終導致我們生氣的原因又有哪些呢?下面來分析分析
首先容易生氣的人跟從小生長的環(huán)境及家庭有很大的關系,當孩子在充滿愛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時,一般性格比較溫和
相反在缺少關愛的家庭中長大,一般內(nèi)心比較不安定,情緒波動比較大,長大后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會不同
其次每個人都有自我防衛(wèi)的心里,一般當心理防衛(wèi)心過重的人,發(fā)生爭執(zhí)的時候,覺得自己下不來臺了,無力反駁時都會生悶氣
也是心里不成熟的表現(xiàn),當預期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,就會生氣、發(fā)怒、不開心,外人看來特別的不懂事
無論是男生或是女生在外面工作時表現(xiàn)的很大度,但到了家里確完全相反,這樣的人屬于比較自卑的
因為當著同事的面,他不敢大聲質(zhì)疑別人,只能是說回到家里,來反駁比較親近的人,也就是家里人好欺負
1. 生理因素
是的,你沒看錯,根據(jù)心理學研究,有些人的大腦結(jié)構(gòu)不同于普通人,一些激素分泌失調(diào),就導致這些人天生就易怒,屬于真正的控制不住自己。
心理終究要靠生理作為支撐,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,
那就只有一種解決方法,趕緊看醫(yī)生,藥不能停。
2. 三觀問題
這一點要追溯到家庭教養(yǎng)。試想,如果一個孩子只要發(fā)脾氣摔東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,那么他會養(yǎng)成什么觀念呢?答案只有一個,那就是對孩子來說,他會認為憤怒是可以得到好處的,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選擇。
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,如果仍能通過發(fā)火、威脅等方式在
同學交往中得到好處,那么結(jié)局基本可以預見了。
也許孩子以后會因為發(fā)脾氣遭受一些挫折,可這時候的他,如果沒有適當引導學會別的交際方式,也就只能一錯到底,成了眾人眼中死不悔改的存在。
對于因這一點而容易生氣的人,如果是孩子,就盡早加以引導重新教育,必要的話也可求助于專業(yè)的'心理輔導;如果是成人自身又真心想改變,多喝點心
靈雞湯,多看點交際技巧,遇事三思后行,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或許能有所幫助。
3. 自身心理
最后一點主要又要分成兩部分,一是自卑情緒,二是控制欲。
自卑的人往往十分敏感,對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認識,所以他們關心旁人的意見,會因為旁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情緒。一些對常人而言很普通的事,在他們眼中可能就成了嘲諷或挑釁,是明顯地看不起他們。為了保護自己,證明自己是值得被人看得起的,他們會在任何小事上挑釁別人,用發(fā)火耍狠的方式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,但其實內(nèi)心極度在意別人對他們的評價。
控制欲強的人也是易怒大軍的一大主力,試想,別人沒有按你說去做時,別人搶占了你的資源時,別人破壞了你的預期時,甚至你認為別人該做什么卻沒有去做時,哪怕有些事你本可以順手完成根本無需幫助,會不會怒從中來?對于這一類人,與其說是因為別人沒做好而發(fā)怒,不如說純粹是因為自身欲望未得到滿足而遷怒他人。
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,其實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壓力源,也不存在煩躁源,不是事實讓我們有壓力,也不是事實讓我們煩躁。而是,我們對事實的想法,讓我們煩躁了。
關于情緒,有個ABC理論,我們可以了解一下。其中,A是事實,B是你針對這件事情的想法,C是你的情緒。
比如,事實A是,今天下雨了??墒峭瑯拥南掠?,可能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想法。
有一個人看到了下雨,他就想太好了,今天終于可以不用出門了,可以在家里好好的睡一覺,這個想法叫作B。那么,緊接著他會有一種開心的感覺,這叫作C。
可是還有一種人,他的想法B是,哎呀真是倒霉,難得有一個周末又下雨,又不能出去逛街了。于是就會有了一個情緒C,覺得挺不開心的。
所以,當你有了一份洞察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A不是導致C的唯一理由,甚至A不是導致C的直接理由。只要能讓自己看待事實的想法變得更為積極,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對情緒的影響。
文檔為doc格式